新闻中心

三钢新闻
外媒报道
移动传媒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三钢新闻

集团公司召开新产品转产鉴定暨论文交流会

发布时间:2025-02-18 16:37:11.0    阅读人次:2647次    【打印本稿

2月13至14日,集团公司2024年度新产品转产鉴定暨论文交流会在三钢万寿岩学院召开。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程凯群,副总经理游孙龙、黄标彩,以及优钢项目部成员、相关部门和各事业部各子公司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参加会议。

转产鉴定会上,技术中心就SWRCH35K钢盘条(含大盘卷)、1.2311塑料模具钢板的立项背景、工序实物质量分析、用户使用情况、成本测算等方面作了汇报;财务部汇报了两个新产品转产成本。2022年9月,我司开始研发SWRCH35K钢盘条(含大盘卷),经过两年时间的研制开发,产品生产工艺技术已成熟稳定,在生产管理、组织与考核方面构建了完善健全的体系,产品质量深受用户好评。1.2311塑料模具钢板从2019年3月开始研发,历经工艺优化与质量提升,该产品广泛应用于模具制造行业,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和好评,已在市场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转产鉴定委员会同意将两个新产品转入正常批量生产。

 论文交流会上,来自三钢博士后工作站、宝信软件、各事业部各子公司科技人员作了精彩的论文交流。评委组对参与评比的34篇论文进行现场点评和打分,评出获奖论文12篇,其中技术中心林真撰写的《耐磨球钢B2研发设计及工业化实践》获得总经理特别奖。板材事业部张瑞镇撰写的《板坯含铌微合金钢边裂攻关》、板材事业部俞志强撰写的《水幕冷却在中厚板生产中的应用》、长材事业部王韩祥撰写的《大方坯40Mn2皮下裂纹分析及措施》获得一等奖。

程凯群总经理在点评时指出,今年交流的论文质量相较去年有了长足进步,抓住了三钢生产经营、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取得了收获。三钢与先进同行相比,在产品结构调整和推进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战略定位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他对全体科技工作者提出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要加强学习,不断补充新知识,提升知识面。当今世界,日新月异,对人才的复合性要求越来越高,过去可能靠“一招鲜”就能“闯天下”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现在更多需要的是“既懂、又懂”“既能、还能”的人才。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保持自身知识和能力日新常新,只有这样,才能使自身和企业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二要立足现场,着力解决新问题,提高应对力。知识水平的提升最终要通过解决问题来体现,再好的理论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都是空谈。要立足现场,立足一线,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场实际作业中,使知识、技术真正发挥效用。当前,公司在产品质量稳定性、品种开发、成本控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科技人员要积极到一线去,到班组中去,认真分析原因,制定针对性方案,切实解决相关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提升工作中的应变能力,在解决难题中获得身心的愉悦和幸福。今后,公司的业绩考核要向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人员倾斜,让立足现场解决问题的科技人员在薪酬、职称和职位等各个方面真正得到好处。

三要强化创新,坚持自主和引用“两条腿”走路,增强竞争力。要坚持自主创新,针对生产研发中的一些小问题,如果采用新方法、新工艺、新思路更好地解决问题就是创新。当前三钢有创新条件,智能制造项目投用,可以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赋能一些场景,在推进数字化应用做出突破;产品结构调整工作正在加紧推进,可以在如何快速提升产品研发能力方面寻求创新;绿色、低碳、低成本等方面也可以有很多创新,关键要沉下心、钻进去、想办法。同时,还要时刻关注行业技术发展动态,及时跟进国内外前沿技术,在这些技术动态上寻求创新点。今后,公司要全方位推行项目制,科技人员自己领任务,自己组织团队,对优秀的团队给予相应奖励。卓越工程师、优秀工程师要合并,只设集团首席和部门首席,由这些首席带团队、带队伍,业绩好的给予奖励,业绩不好的不再享受技术津贴。首席的评比要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关键考核业绩贡献,真正使公司技术津贴发挥提升效能、提高效率、提增效益的作用。(郑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