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映明:烧结生产线的首席技师

发布时间:2020-10-20 15:40:28.0    阅读人次:4837次    【打印本稿

一说到罗映明,认识他的人,都会敬佩的竖起大拇指称赞:“干工作,他任劳任怨;学技术,他勇于挑战;教徒弟,他毫无保留。”在烧结厂工作32年来,罗映明全身心投入到烧结生产发展中,哪里需要技术支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每一个生产车间都有他奋斗过的足迹。
  1988年,刚满18岁的罗映明成为烧结厂一烧车间炉前工。为尽快胜任该岗位,罗映明主动向老师傅请教如何调整炉子温度、怎样判断原料的水分够不够、台车上的料铺多少厚度,并跟着老师傅勤跑现场。有一次,班长刚站起来走两步,罗映明迅速拿上帽子跟着,班长笑着说:“我只是去上厕所,你也要跟着吗?”正是这份对工作的热爱,罗映明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从许多年轻人中脱颖而出,并逐步成长为班长、工段长,成为烧结生产线上不可或缺的首席技师。
  2010年,烧结厂第一台大型化、自动化的200平方米烧结机投产。新烧结机的生产工艺与原来的小烧结机不同,产能和技术指标也有较大差别。作为工段长的罗映明,深谙自己的责任重大。为尽快摸清新设备的“底细”,罗映明虚心向车间领导及技术员学习。期间,他走遍现场每一处角落,了解每道工序,查看每一条管网和每一台设备说明书,很快就熟练掌握了200平方米烧结机新工艺和新技术。
  2011年11月,烧结厂220平方米的烧结机试机调试,有着丰富生产经验和过硬技术的罗映明被调往二烧车间协助新烧结机尽快稳产达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二烧车间的烧结矿质量逐步提升,经过一年多的不断优化改善,生产出的烧结矿质量远远优于一烧车间,彻底扭转南北区烧结矿质量差异大的局面,满足高炉生产需求。
  2013年底,烧结厂从二烧车间抽调罗映明等多名经验丰富的生产骨干到一烧车间进行技术交流。被分到乙工段不久,罗映明便发现该工段的多项生产指标弱后于其他工段,岗位人员的操作能力参差不齐,操作方法不规范。为此,罗映明重新制定并细化工段的各项考核方案,严格规范岗位操作流程,加强日常设备点检维护。为提升组员的岗位操作技能,罗映明经常与他们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摸索出的解决日常问题的“独家秘笈”。
  在他的带领下,该工段的工作效率、操作水平、烧结矿碱度、燃耗等指标均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在车间劳动竞赛中常常名列前茅。2015年至2018年,该工段连续四年荣获集团公司优秀班组荣誉称号。
  2019年9月,烧结厂球团项目进入调试试机阶段,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已经50岁的罗映明又被委以重任。
  由于三钢没有任何球团生产经验,投产初期,球团的质量并不能满足高炉生产需求,出现了抗压强度低、粒度不均匀、裂纹多等问题。球团车间领导和相关技术骨干急得团团转。面对棘手的问题,罗映明没有退缩,只有一个念头:赶快查出原因,解决困难!他认真检查一道道工序,仔细分析每一个环节可能产生的问题,最后发现是焙烧机各阶段的温度及风机工艺参数没有调整到适宜的范围。为此,罗映明不断调整焙烧机各段温度和五大风机的工艺参数,找到各工艺段温度范围以及温升梯度、各工艺风机合适的工作参数,成功降低裂球率,抗压强度合格率达95%以上。
  “面对全国首条大部分设备国产化带式焙烧机生产线,罗映明没有退缩,积极大胆面对每一个困难,克服一个又一个生产难点,确保球团项目的顺利投产和达产达标。”该车间主任胡文祥称赞道。
  工作多年,罗映明累计提案数十条。其中,他提出在200平米烧结机环冷3#鼓风机和4#鼓风机风道内加装喷雾水管改善烧结矿冷却效果,使成品系统皮带寿命从原来的3个月延长到6个月,每小时耗电量降低120kwh,每年为烧结厂创效30多万元。
    人物链接:
  罗映明,烧结厂球团车间丙工段工段长,集团公司烧结工首席技师。曾荣获集团公司金牌工人、先进标兵,省冶金高级技能(工匠)人才等荣誉称号。(通讯员 徐小容 文/摄)